苏东坡在杭州写的诗词

苏东坡在杭州写的诗词

谁有所有苏东坡写关于西湖的词和在杭州写的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 。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 。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 。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
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 。
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
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
苏轼《夜泛西湖》诗: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又《湖上夜归》诗: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 。
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苏东坡描写杭州的诗或词展开全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
3. 奇:奇妙 。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