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杭州写的诗词( 三 )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东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
原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眉山三苏之大苏 。
出身于寒门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评(《艺概》) 。
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 。
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 。
如〔沁园春〕"孤馆灯青"写青年时代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写贬谪后孤高自赏,不肯随人俯仰的情绪;〔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 。
这些词作都是很有个性特色的 。
苏轼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农村风俗画 。
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 。
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触处生春,无不如意 。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欧如瀚,苏如海”之喻 。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宋)苏轼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苏轼《开西湖》诗: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
苏轼《夜泛西湖》诗: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