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畔的诗词

有河畔的诗词

湖畔诗派的爱情诗有什么特点? 1922年,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将这四位诗人称作“湖畔诗人” 。
其中以汪静之最为有名,出过《蕙的 风》和《寂寞的园》两本诗集 。
他们与早期白话诗派的新诗先驱者不同,不是新、旧时代的过渡人物,而是“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 “五四”的产儿,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 。
当然,这类情诗是很容易触怒封建卫道士的 。

【有河畔的诗词】

当《蕙的风》出版后,就有人指责包括这首诗在内的一些诗“堕落轻薄”,有不道德的嫌疑 。
对此,鲁迅等进步 作家立即给以反击 。
鲁迅在《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一文中指出:“我以为中国之所 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看见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到一个‘瞟’字,便即穿凿到别的事情上去 。
然而一切青年的 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 。
”湖畔诗人刻画的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女神》中叛逆、创造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个相当好的补充,同样是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
描写夕阳西下湖畔的古诗词?1、《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
飞盖相追 。
贪向花间醉玉卮 。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
水远烟微 。
一点沧洲白鹭飞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宋代: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争道谁家 。
绿柳朱轮走钿车 。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
路转堤斜 。
直到城头总是花 。
3、《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
莲芰香清 。
水面风来酒面醒 。
4、《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代: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 。
香红渐渐稀 。
番腾妆束闹苏堤 。
留春春怎知 。
花褪雨,絮沾泥 。
凌波寸不移 。
三三两两叫船儿 。
人归春也归 。
5、《西湖杂咏·秋》 元代:薛昂夫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
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 。
分付画船且慢者 。
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
...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 。
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 。
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 。
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 。
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
关于采莲的诗词 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
芙蓉:即荷花 。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