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词评论( 四 )


《致橡树》 , 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 , 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
它所表达的爱 , 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 , 伟大的 。
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 , 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
致橡树致橡树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 , 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
因此 , 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 , 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 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 , 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
首先 , 橡树是高大威仪的 , 有魅力的 , 有深度的 , 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 , 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 , 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 , 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 , 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 , 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 , 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 , 风雨同舟的爱情 。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 , 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 , 有风吹过 , 摆动一下枝叶 , 相互致意 , 便心意相通了 。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 , 是心灵的契合 , 是无言的会意 。
两人就这样守着 , 两棵坚毅的树 , 两个新鲜的生命 , 两颗高尚的心 。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 , 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 , 开着红硕的花朵 , 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 , 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 , 大自然的壮美 。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 , 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 , 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 , 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 , 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
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 , 具有开创性意义 。
另外 , 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 , 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 , 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 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 ,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
望采纳!...
如何评价现代诗?现代诗摒弃了古诗的格律~我觉得这是一大退步~格律可以淡化~但许多现代诗新诗业已无视格律了~然后现代诗比故事更加晦涩你晦涩得妙别人叫你朦胧派~你晦涩的差别人当你是疯子现代诗还是有一些经典之作现代的徐志摩 戴望舒 卞之琳当代的海子的部分诗 顾城都是不错的诗人我觉得是可以用白话可以通俗但是格律是不能丢的·
如何对诗歌进行评论?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 , “用意十分 , 下语三分” 。
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 , 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 。
“诗言志” , 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 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 , 从而“知其意” 。
披文观诗 , 不仅在于疏通字句 , 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题目 。
题目往往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 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
注意作者 。
高考选取的诗文 , 大都是能代表作者创作风格的作品 。
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 王维“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 , 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 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
注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