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学生齐读课文 。
2.教师范读儿歌(注意断句),并引导学生配上动作(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用动作表示“蝴蝶展翅飞”),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 。(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用横线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归类识字: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 4.识字加油站,拓展形声字:蝈蝈、蜈蚣、蚊子、蚜虫 。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先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自主发现中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运用有序语言识记形声字,再将生字组词迁移到句子中,尝试读文,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理念 。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 。)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
(1)齐读第一句 。学习“迷”和“藏” 。(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 。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驮着大米走”;B.“藏”比较复杂的象形字,结合图片简单介绍 。) (2)齐读第二句 。学习“造、食、粮” 。(A.“造”可以用猜字谜识字法;“粮”字和“食”都是熟字“良”加部首,用熟字加偏旁类比记忆;“粮”也是形声字 。B.扩词,板书部首是“辶”的字和形声字 。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 。) (3)自由读第三句 。学习“网”字 。(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 。问:你见过蜘蛛网吗?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指名画“一张网” 。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看图组词语:上网、网吧、渔网、蜘蛛网 。)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 。汉字只有放在具体语境中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因此,在随文识字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再借助做动作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儿歌,巧妙地将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探索兴趣 。)
四、阅读练习
1.我会填:“谁在哪里做什么” 。三种方法进行练习 。(送字回文,齐读课文 。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都在哪里做些什么 。) 2.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
五、拓展训练
1.我来编儿歌
举例:兔子 树下 吃萝卜
蜜蜂
小鱼
青蛙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第一篇文章--《动物睡觉》回答问题,与本文类比学习 。
(1)这篇文章里面有哪几个动物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