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1)出示:蚯蚓土里造宫殿 。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你感悟到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
(2)出示:蜘蛛房前结网忙 。(出示:蜘蛛忙着织网的活动图片)师:蜘蛛忙着织网,要干什么呀?生:捕捉飞来的小虫 。
2、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
采用问答的形式朗读,(多读,师问,生读,……)
3、加上动作读 。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 。
(目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出儿歌的趣味,感受读儿歌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五、小结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拓展),
壁虎夜晚捉虫吃
蚂蚱田野展翅飞
知了树枝把歌唱
蝴蝶花间来采蜜
蟋蟀夜晚唱催眠曲
松鼠树上做游戏
青蛙荷叶把歌唱
老鹰空中展翅飞
六、作业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接触到的小动物 。模仿课文“谁在哪里干什么”,再编几句儿歌,读给家人和同学听 。

《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儿歌 。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 。而且,《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 。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 。课文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适合引导学生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课文还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用多样、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 。
学习目标
1. 会认“蜻、蜓、蜘、蛛”等生字以及一些虫子旁的生字,会写“迷、运”两个生字 。
2. 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识记形声字的方法 。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动物儿歌》;
2、《新主题阅读》:《我家的大花园》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环节
小小模仿秀 。
可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唱着儿歌走进动物乐园吧!(板书课题,观察左右结构书写的要领)
二、“一主”教材自主识字环节
1、识字攀登晋级表,初测 。
2、指名读课文 。(读的特别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3、我读你指读 。(老师范读课文)
伸出你的小手指,老师读到哪儿,你就指到哪儿 。
4、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隐藏的小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