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好诗词( 三 )


猿を闻く人舍子に秋の风いかに弃儿哭声似猿啼,惨惨秋风里 。
行く春や鸟鸣き鱼の目は鸟悲啼,鱼含泪,犹送晚春归 。
——俳圣 松尾芭蕉以上皆参考刘德润等合著《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再有更古老的诗歌请参考《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伊势物语》...
谁推荐一首好的古诗和现代诗? 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
[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
2.泊:停船靠岸 。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
[简析]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 。
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
望天门山李 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
2.楚江:即长江 。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
4.回:回旋 。
5.出:突出 。
6.日边:天边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
3. 奇:奇妙 。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
[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