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公开课教学设计怎么写?( 十 )


陈:在我的听课实践中,我注意到很多老师很难把握一节课的要点,他们仅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感和前后关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也很难找到展开教学的思路 。所以我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时常常谈到:我们要学会欣赏整个画面,而不是仅仅陷入某一个局部 。我注意到你在此处特别强调谢谢,我很高兴,哪怕就这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共识,都是我们讨论的成果 。
问题三:如何认识和处理文章的特色
陈:我以为这是一位舞蹈艺术行家的杰作 。学习排比,是这节课的一个要点 。通过这里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排比不是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或者不断深入地迫近,此处是从不同角度展开) 。学生要学习观察舞蹈艺术,需要从声、形、动态、眼神、整体感觉等方面入手 。
任:关于排比,你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可能就是缘于教师的考虑肤浅 。自己平时的分析也只是站在考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一下:排比的使用有什么具体意义,增强了什么样的语言气势(有什么表达效果)而已 。至于如何从哪些方面来增强语言气势、如何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排比,还真的没有深入探索过 。我想这也许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
陈:另外,我在此受到的一点启示是,比喻首先应该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学习比喻是学习联想和想象 。对于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不知道你怎么看?
任:对于比喻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说法,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所以,先有联想,然后才能产生自己认为很贴切的比喻;至于想象,如果在此时有用武之地的话,换成比较好了!
陈:在这里,比较是一种方式,我是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的,你说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对我认识比喻有好处 。但我在想,有没有把比较熟知的东西想象成更美妙的大家不大熟悉的东西(这之中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想象)?你能不能想到一个例子?
任:非要找一个例子的话,找张晓风的《行道树》好了 。
陈:另外,你很注意抓住词、突破词、强调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 。但短句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短句怎样利用,在运用中体会短句的作用,我觉得还需要讨论或者引起重视 。
任:对!自己在词语、短句、铺排句子组合的整体设计上,确实缺乏一个通盘的考虑,导致在语言的学习上缺乏整体性 。
陈:在此,我更想向你请教:长句、短句表达的差异是什么,在此课中怎样处理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