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2、设计丰富的活动 , 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 , 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 , 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 , 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 , 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 ,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 , 逐步地强化 。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 , 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 , 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 , 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 , 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 , 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 。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 , 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 。教材是是先认识分米 , 再认识毫米 。我觉得相对于分米 , 毫米可能学生接触地更多 , 因此我从毫米入手 , 先认识毫米 , 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 , 形成结构 。再迁移到分米 , 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 ,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 , 提高估测能力 。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 , 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 , 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 , 形成了概念 。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 , 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 , 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 。另外 , 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 , 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 。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 , 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 , 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 , 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 , 逐渐加大难度 , 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 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在上课过程中 , 思绪比较混乱 。丢了很多地方 , 有些次序也颠倒了 。课堂组织教学不足 , 学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 。教材不够熟悉 , 教学时间把握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