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 五 )


第二部分:教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 我采用讨论交流、环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活动的第一部分 , 需要幼儿在讲述的基础上 , 透彻地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 , 经过大家的认同来完成 , 所以我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讲述的过程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 需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积极交流 , 充分解放幼儿 ,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 并积极地应答、评价 , 师生间、幼儿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是完成这个创造过程的关键 。活动的第二部分运用了"环境创设法" , 主要是使用ppt演示的方法 , 设计生动、活泼的画面 , 将画面与散文诗结合起来 , 图文并茂、具体形象 , 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 , 活跃思维 , 愉快情绪 , 以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 , 有利于探索精神的激发 , 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 。
第三部分:学法《大纲》里说:"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 所以采用了"兴趣导学法"、"互动感受法" , 让幼儿在仿编的之前充分地感受树的作用 , 并且以ppt激发编讲的兴趣;在编讲过程中先是小朋友之间互相讲述 , 有一个启发、激励、缓冲的过程 , 然后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 运用"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 ,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ppt课件的作用下 , 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散文诗了 , 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 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 , 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 , 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 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 , 教师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对作品进行适当地调整 , 将幼儿的口头语转变书面语言 , 成为幼儿自己的东西 , 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 , 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 , 虽然就学习本首散文诗内容而言 , 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 但与《纲要》中对幼儿是学习主体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 。尽管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 , 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活动 , 积极地参与活动 , 强调幼儿学习创造性和自主性 ,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 , 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 ,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 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习、研究、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 , 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