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对联

高中古诗词对联

高考诗歌对联选择题汇集 高考诗歌对联选择题训练题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 , 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2.(2012年湖南省卷)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 , 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 , 槐影沉沉雨势来 。
 , 满庭鸟迹印苍苔 。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 , 恰当的一项是城雪初消荠菜生 , 角门深巷少人行 。
 , 此是春来第一声 。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4、下面是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的一副对联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烟雨湖山六朝梦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思量 , __________ 。
英雄儿女一枰棋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结局 , __________ 。
①胜固欣然②我始欲愁③败亦可喜④人言为信⑤风吹皱一池春水⑥浪淘尽千古英雄A.④②⑤/①③⑥B.①④⑥/②③⑤C.③②⑤/①④⑥D.④①⑥/③②⑤5.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 , 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 )(2分)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历年中考对联试题及答案集锦呵呵 , 这个要涉及到语言的问题 。
在现代汉语里 , 阴平与阳平隶属平声 , 上声和去声是属于仄声 。
在古代汉语里 , 仄声还包括了入声字 。
但由于汉语的历史演变 , 在现代汉语里 , 入声字取消 , 分流到四声里去了 。
所以现在的阴平和阳平调中 , 含有大量古代的仄声字 , 但可以通过一些“窃门”初步掌握 , 如:在今读阳平调的字中 , 以-b、-d、-g、-z、-g、-j为声母的字 , 在古代都属于入声字 。
但今天的汉语里 , 入声真的取消了吗?不是的 。
在一些地方的方言里 , 入声字仍然保留着 。
在普通话中 , 汉语有四声 , 而在各方言体系中 , 不止四声 , 最多的要数粤语 , 一共有九个声调 。
而在这九个声调里边 , 就包括了入声字 。
所以 , 相对来说 , 粤语是语言演变进程中变化稍小的 , 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特征 。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觉到 , 古人作诗不全是用“普通话”来作 , 而是类似于你们的广东话) 说到这 , 可以谈谈广东话里的一些入声字 。
入声字的特征是发音短促 。
说到这 , 可以想到广东话里有哪些了吗?如落、学、吃……(太多了 , 不一一列举 , 你比我清楚 , 应该能够举一反三的) , 而“雪”字照你的描述来看 , 不该是一声 , 而是入声(我对这个字的发音不是很熟悉了 , 想不起来) , 只是发音给你感觉像是一声而已 , 因为你是参照“四声”法来差别的 。
你所说到的 , 很多古诗 , 用广东话来念才能押韵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广东话是保存古代汉语特征最明显的方言 。
的确 , 用今天的语言来念诗 , 很多是不押韵的 , 但在古代来念就是押韵的 , 这里不详说了 。
所以 , 雪 ,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 , 都同属于仄声字 。
那么 , 古代是不是用“普通话”来作诗的呢?当然不是啦 , “普通话”只是近代整理出来的汉语规则 。
在古代有古代的官方语言 , 凡是正规场合 , 都得使用官话(你能想象 , 在今天的考试当中用你所在的方言来答题吗?) 。
所以 , 人从小开始就会努力学习这些 , 作诗也要以此为准则 。
如要学对子 , 学诗文 , 一定得学《声律启蒙》 。
可以肯定的是 , 有文化的古代学子 , 作诗一定是用官话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