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三 )


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高大坚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教具学具】
中国地图 。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 。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 。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 。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 。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 。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
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
2、数学逻辑智能: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字,编一道应用题 。
3、视觉空间智能: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有关《长城》的画,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积木、纸盒等做一个长城的模型 。
4、身体运动智能:
用自己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或古代兵士在长城上打仗的情形,编成舞蹈更好 。
5、音乐智能:
自编或改编歌颂、赞美长城的歌曲 。
6、人际交往智能:
主动找别人帮自己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热心地给碰到问题的同学提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