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案(19)


三、课堂思考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课堂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但个体思维的成果也需要与同伴的交流和碰撞 。这其中,教师是促进个体思维深入、群体思维共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当个体思维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开或难以实现转换时,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便成为重要的源头 。正如学生面对由对面、棱、顶点的“是多少”向“为什么”的思考跃进时,教师示范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将思维聚焦于利用关系推算数量,从而搭建起一个对原有信息整理分类、分析关系的思维桥梁 。这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方向,学生的思维随着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不断展开,个体思维的丰富成果不断被演化和推广 。在由此及彼的类比处,教师适时的点拨:“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 。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再次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深入 。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时,教师画龙点睛式的追问“有什么规律”,再次引发群体思维的风暴 。而后,学生群体水到渠成地“证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现出思维的无限潜力 。这么丰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群体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展现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案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
[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