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说课稿( 九 )


所设计的问题:
1、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
2、你是怎么理解课题这句话的?
3、文中讲了哪三个故事?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
4、“?”和“!”的含义是什么?
另外 , 在教学过程中 ,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 ,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教学效率 。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 ,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 , 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 , 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 ,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结合单元 , 提问导入
本着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科学精神 , 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抛出了“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这两个问题 , 从学生的回答中来引出课题 。
设计意图:此环节上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 质疑课题 , 让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通过朗读让学生悟出体验!
(2)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自由朗读 , 让学生读懂课文、读通句子 , 并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的学习 , 学生已有了学习的求知欲望 , 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 , 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学习事例 , 理解观点
课文对于这样一个道理 , 一个观点 , 作者用了几个事例来证明它的? 学习几个事例 ,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表格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表格 。填写好表格后观察表格 , 我们能否发现这三个事例相同的地方?“科学家们是从什么现象中发现真理的?这都是些怎样的事?”“他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同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 以“?”拉直变成“!”为本课的主要线索 ,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 了解了科学家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这样的学习过程给了学生一个探讨的机会 ,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要找到真理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问 , 这样感悟可以更好地和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 , 教学效果更好 , 学生也会领悟得更多 。此时 , 再引出第二自然段作小结并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 “难道只要善于观察 , 善于发问就能找到真理?”引发学生想继续探究课文的兴趣 。将学生汇报与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 。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 不断发问 , 不断解决疑问 , 追根求源 , 才能把“?”拉直变成“!” , 找到真理 。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 , 点明了课文的观点 , 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