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慵懒的诗词( 二 )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
景色清新迷人 。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
展开全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
赏析: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
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
- 写在人生的插页
- 清明节|2022清明节烧纸要写小辈的名字吗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读后感锦集
- 轻描淡写的人生
- 皮衣|皮衣上写着羊皮革是真皮吗
-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读后感精选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经典读后感有感
- 碗勺记
- 《一学就会的爆款写作课》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