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定义( 三 )


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
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 。
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 。
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 。
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 。
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 。
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 。
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 。
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
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其一,要靠联想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
诗词中意境的概念是怎么回事?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 。
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 。
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 。
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 。
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
高考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急求!鉴赏的表述是: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
语言技法包括: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
表现手法: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 。
、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
布局谋篇:线索、顺序、过渡、照应、详略 。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
古诗十九首的作品赏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
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
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