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与诗词大会

雷海与诗词大会

诗词大会 雷海为打败的谁展开全部 参加比赛之前,从来没有亲人和朋友知道雷海为除了送外卖之外还在读诗,更没有人知道,当时他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储备量已经达到800多首 。
这是他没有刻意隐藏的秘密 。
但另一个秘密,他不得不守口如瓶将近4个多月,直到2018年4月5日,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则新闻:击败北大硕士,外卖小哥夺冠《中国诗词大会》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早在2017年11月22日就完成了现场录制,为了保证节目效果,雷海为同节目组签订保密协议,节目播完前,不能透露自己夺冠的消息 。
夺冠之后,生活发生了些许变化 。
走出小区买菜或吃早点,偶尔会有人在街上突然认出他来:诗词大会总冠军!回到公司,他不再骑着电摩送外卖,而是被安排到了文化宣传部门,负责“企业宣传”和员工的文化培训 。
夺冠之后,媒体采访也突然接踵而至,聚光灯下,他应接不暇 。
一本书与一首诗成了生活的转机 2017年11月9日到22日,节目完成了现场录制 。
没有繁忙的送餐工作,“每天都是浸润在诗词的海洋中 。
”录制空隙,选手们相互交流、探讨与诗词有关的话题 。
“这是我人生感觉最美好的时光 。
” 雷海为最早对诗词感兴趣,是7岁的时候 。
“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将一些手抄的诗词,贴在厨房的墙壁上让我背,相比课文,背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我很喜欢 。
” 那个墙壁,是他关于诗歌最早的启蒙 。
他的父亲曾是村里的小学代课老师,喜欢买书 。
每个月几十元钱的工资,父亲都会拿一半出来买书 。
学生时代,诗词只是他的一个普通爱好 。
直到2004年,偶然看到的一本书,真正的提升了他对诗词的认识和兴趣 。
雷海为中专毕业后曾在深圳当了半年电工,后辗转到上海做礼品销售工作,朝九晚五,还有双休 。
一有空,他就到位于浦东的“东方书城”逛逛,有时候也会跑到“上海书城” 。
是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在“东方书城”,无意中翻到了一本书——《诗词写作必读》,让他眼前一亮 。
关于诗词写作方面的理论书籍,这是他读的第一本 。
平仄、对仗、押韵……“看完之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 雷海为大规模背诗,也始于2004年,始于李白的《侠客行》 。
2003年,电视台热播《侠客行》,当他从中了解到李白的同名诗篇时,就被文字间的侠气所打动 。
此后,他在书店找这首诗找了一年都没找到 。
直到2004年,同样是在书店,他无意间从一本诗词书上翻到了《侠客行》 。
“内心非常激动,当场就背了下来 。
”背完后,他做了一个决定:今后遇到喜欢的诗,就一定把它背下来 。
雷海为说,当时背诗并没有具体的计划 。
工资低,也舍不得花钱,在书店背完后,他回到家里再默写下来 。
平均每天两三首,背得多时,每天能背十五六首,他几近疯狂 。
这一年,从唐诗到宋词,他背诵了800多首 。
2007年,雷海为离开上海,次年来到杭州 。
2011年,他干了快递,后兼职送外卖 。
在杭州,因为工作忙,去书店的时间渐渐少了,大部分时间,他通过手机读诗 。
背完800首诗词,他也曾一度有过小小的“骄傲”,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太好的诗歌需要背诵 。
但参加完诗词大会回来后,他新背诵了200多首诗词 。
现在,他的诗歌储备量大概在1070多首 。
夺冠后,大众和媒体的兴奋,远超雷海为自己 。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文学硕士”“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当这样一系列夺人眼球的标签堆叠在一起,在舆论场产生的化学反应可想而知 。
“‘外卖小哥’是从我的职业身份上来看的,‘诗词大会冠军’是从我的爱好上来看的 。
”他自己分析说,“可能是因为身份上的反差,造成大家对我这样的关注 。
” “但是我觉得,爱好和职业无关 。
”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工人日报》有一篇题为“身处沟渠无碍仰望星空”的评论,雷海为说,比较客观地说出了自己的状态 。
他一直喜欢辛弃疾的《鹧鸪天·博山寺后》中的那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
这是他追求的人生态度 。
“‘味无味’这个典故出自老子,‘材不材’的典故出自庄子,这句词饱含老庄思想,里面有大智慧 。
” 跳脱诗歌之外,谈到现实,他说自己压力其实非常大,父母催婚催得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