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传承作文800( 四 )


因为金人南侵 , 国破家亡 。
我们从中不难看到那一个个“梦里挑灯看剑”的惆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铮铮誓言! 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 , 历史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时空飞转、时代变迁 , 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报国梦!看古词、学古人 , 让我们珍惜拥有、把握现在、聚沙成塔!行走在唐诗宋词间向往古人 , 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 。
初夏季节 , 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 , 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 。
三炷沉香已沓 , 瑶琴置于案几 。
女子青丝低挽 , 斜卧在榻 , 衣袂半拖 。
一手扶头 , 一手随意垂下 , 细看她“……藕丝秋色浅 。
人胜参差剪 , 双鬓隔香红 。
玉钗头上风” 。
书卷半掩着 , 似睡非睡 。
堂前一株白蕊海棠 , 轻风起处 , 潮湿的香气 , 微微一荡 , 扑面而来 。
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 , 应念我 , 终日凝眸 。
凝眸处 ,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眼前的好风贴水 , 好树缀锦 , 堂前花香 , 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 , 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 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 , 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 。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
”温庭均的《望江南》 , 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 , 那种闺思难了 , 那种伊人盼归 , 从一个“望”字 , 到“过尽千帆皆不是” , 从希望到失望 , 末了 , 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 , 百转千回?常常的 , 一杯清茶 , 手捧书卷 , 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 , 似于古人同行 。
你看那秋凉之夜 , 月圆之时 , 她“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 。
然而 , 一旦“雁字回时” , 心中的人来了书信 , 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 。
当然 , ...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600展开全部“碧艾香满处处忙 , 谁家儿共女 , 庆端阳 。
细缠五色臂丝长 , 空惆怅 , 谁复吊湘 , 往事莫论量 , 千年忠义气 , 日星光 , 离骚读罢总堪伤 , 无人解 , 树转午阴凉 。
”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 , 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皆醉卧独醒 。
”的屈原 , 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 , 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 , 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 , 生活的刺激 , 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 , 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 , 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 , 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 , 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 , 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 , 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 , 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 , 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 , 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 , 国人庸俗 , 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 , 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 , 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 。
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 , 天人相隔后 , 花费无谓的钱财 , 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 , 造别墅 , 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 , 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 , 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 , 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 , 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 , 要有意地去创新 , 去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