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诗词中的春之韵( 五 )


注释 1. 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
章质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
他的《水龙吟·咏杨花》原文如下:“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
” 2. 从教:任凭 。
3.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
”这里反用其意 。
思:心绪,情思 。
4. 萦:萦绕、牵念 。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
” 5. 困酣:困倦之极 。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
6.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 7. 落红:落花 。
缀:连结 。
8. 萍碎: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 。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 。
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 。
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 。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 。
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 。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
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
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
形容绘画的诗句展开全部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杜甫《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鹘行》、《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景云《画松》唐·刘商《画石》唐·杜牧《屏风绝句》唐·韦庄《金陵图》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