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背过的诗词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

小时候背的诗词有什么用是有必要的 。
小时候被父母要求背古诗,那还是上学前的事,虽然当时小,不明白诗中的意思,但还是背了不少,没想到上学后成了特长,老师夸奖、同学羡慕 。
长大后,又发现小时候的所学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用到:年节假日送礼、微信朋友圈闲侃、和老外聊天、公司产品宣传、朋友开店庆贺……甚至还帮别人写春联,总之,都得益于小时候背古诗打下的那一点基础 。
虽然不能像真正的学者那样“皓首穷经”,但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这些文化知识,让世界在最普通、最平凡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到味道,其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其实,现在所做的工作与小时候所学的某些课程完全不搭界,但仍然会时时感受到小时候打基础的重要 。
现在终于体会了以前老师、父母的良苦用心,可那时是真的想不通啊 。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大概是在青春期以后,才有了明显的喜好和擅长 。
后来上大学、找工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寻觅、选择的过程,现在工作稳定了,再回顾过往,终于明白了——那时觉得没用的课程并不是真的没用 。
小时候背那么多古诗有什么用一.反复记忆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是"量"的积累 。
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百变,其意自见" 。
有人做过实验,文章的长短与背诵的遍数成正相关 。
一篇较长的文学作品要熟记于心,要读50遍至100遍 。
可见要想背熟,就要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 。
对此,师生都要有心理准备 。
那么,是不是读的次数越多,记的越巩固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度,成语说的好,“过犹不及” 。
超量学习,并不是愈多愈好 。
根据有关专家的实验,以刚刚达到背诵的学习量的150%最为经济而有效 。
倘若超额学习的次数太多,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并可能有报酬递减的效应 。
二.形象记忆一篇古文单纯的通过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可能需要读几十遍;但如果文章经过翻译,弄懂文意,对它做进一步的分析理解,也就是"深加工",那么背诵就容易多了 。
对中学生来说,古文大都是由一些抽象的难以记忆的文字组成,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文字辅以形象编码,记忆的速度就会加快,巩固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 。
于是,对一些古诗文背诵,我让学生采用"作、演、画、排"等一系列方法,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小时候背诵的文言文,古诗 大家还能完整的背出吗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的第101首是什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