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4)


另外,对这些方法,每个学生由于其内在思维的差异,可能有不同的策略选择,怎样引导学生开展策略反思呢?我是这样组织讨论的:“大家学会了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进一步提升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
三、感悟、思考
探究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课”的教学策略和方式,研究真实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改善学生学习思维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内趋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是我这个学期的研究重点,在中低年级开设“交流研讨课”,确实还有一些问题要抓 。如:学生的“行为常规”(交流常规、发言常规、评价常规等)和“自学习惯” 。(倾听他人发言习惯、积极质疑习惯、善于自评习惯、勇于他评习惯等)像我们班学生的“质疑”、“他评”的意识都有待培养 。教学要因交流而精彩,学生的大胆设想、意见要在讨论、质疑和争辩中统一认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引导同学借助已有的图形周长的意义,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
图形周长的意义是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更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引导同学从周长意义动身,去反思、解释,才干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如:同学在交流周长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同学围绕周长意义来进行辨析,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再如:第二个练习,当多数同学出现4+7+2+3=16这种方法之后,和时引导同学借助周长意义来发现问题 。这样,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同学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不只知道怎样计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从而形成牢固知识结构 。
二、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
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 。如:“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 。再如:出现(4+8)×2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 。再如:“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 。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