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庚岭北驿宋之问诗词鉴赏( 七 )


《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 。
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 。
“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 。
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 。
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 。
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 。
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 。
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 。
“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 。
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 。
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 。
“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 。
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 。
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
”“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 。
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 。
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
”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 。
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 。
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 。
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 。
短得触目惊心 。
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 。
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
古诗 赏析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
⑶ 妆成:装饰,打扮 。
⑷ 一树:满树 。
一,满,全 。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
"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