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儿童古诗词( 二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
池上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小娃撑小艇,未知巧与拙 。
偷采白莲回 。
向夜在堂前,不解藏踪迹,学人拜新月 。
浮萍一道开 。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及意思《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注释译文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
垂纶:钓鱼 。
纶:钓鱼用的丝线 。
莓:一种小草 。
苔:苔藓植物 。
借问:向人打听 。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
应:回应,答应 。
映:遮映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
稚子,小孩也 。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 。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