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如何写?

教学目标
1,看拼音识字,巩固所学鼻韵母 。
2,通过看图,绘画理解诗的大意,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
3,会认7个生字,能写5个生字,认识一种新笔画"",学习新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
设计意图
古诗是教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使用传统教材,贯彻落实《新课标》,充分体现新理念呢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各年级对古诗的学习要求也不同 。一,二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求读读背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堪称盛唐佳作的《登鹳雀楼》被北师大版一册教材编入第八单元,作为阅读内容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著,写了诗人登高远望祖国山河的壮观,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 。教学时,我根据年段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教材,重点放在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写字上 。在理解诗句时采用以读代讲,以画促读的教法 。一改逐句,逐词讲解翻译的传统教法 。注重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孩子们在美的景物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交流,看谁背的古诗多 。
过渡:同学们背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 。
2,读课题(正音,读准"登"字,强调后鼻韵母) 。
3,鹳雀楼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课件鹳雀楼图景,配乐解说: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它共有三层,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在这楼上能看到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游览胜地 。因为常有一种鹳鸟停栖上面,所以得名鹳雀楼 。)(板书:中条山和黄河的简笔画 。)
4,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诗人登上鹳雀楼,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4,一边看书一边听诗人吟诵 。(播放录音朗诵) 。
过渡:多美的诗句啊,请同学们也放声读读吧!
二,自读诗句,识字学词
1,同桌互读(要求:不会读的互相帮一帮,会读的互相夸一夸 。)
2,游戏:"闯关争星" 。第一关:我会读 。
(出示认读的生字:黄,海,流,千,更,层,楼,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诗句) 。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诗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
交流自学情况,(课件出示,制成卡通机器人的生字卡,会说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请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我就成为你的好朋友 。)
如:
a、请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找一找哪些生字带有后鼻韵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