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词推荐 关于孝文化( 六 )


而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它是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等构成的完整体系 。
在这个体系中,特别重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开始,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社会教育应当秉持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理念 。
因此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都遵循着孔老夫子的这一思想,不论音乐、歌舞、戏剧、诗词等等,无不是以宣扬道德、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这样才能使社会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网际网络渗透到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社会教育对人价值观的影响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
所以我们的文化部门、新闻媒体,网际网络等,更应当承担起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为倡导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此外,宗教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特别是佛教,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 。
佛陀教育教导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与儒家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本质上是一致的 。
自公元67年佛教传到中国后,受到中国朝野的欢迎,成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教育 。
而这种艺术化的教育,体现在佛教的建筑、雕塑、音乐、绘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形成淳朴向善的民风和达到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二,采取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强调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说文解字》把“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 。
儒家看到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是开启人的爱心、羞耻心而不是强制灌输一种理念,因此特别了强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强调了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的领导人的道德示范作用 。
在这方面,孔子多次强调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颜渊》)意思是说,领导人的德行好比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草 。
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
又说:“政者,正也 。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说法 。
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 。
”由此可见,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对于形成一个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
孟子继承了孔子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他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孟子·离娄上》)只有仁人应处于统治地位 。
不仁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广大的群众 。
追溯历史,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士大夫阶层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个体品格的高低,重视个体人格的力量,良好的个体道德修养成为为官者首要而基本的条件 。
包拯清正廉明、不畏强权的为官品格;海瑞为民请命、刚直不阿的风范,都为统治者和平民所敬仰 。
第三,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保证推行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并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依靠各种社会制度来加以强化 。
简单地讲,社会弘扬什么,就要通过制度激励什么;反对什么,就要通过制度约束什么 。
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密尔说的好,“当社会不利于人常常运用高尚的情感时,这种情感就会由于缺乏培养而枯死 。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激励机制的完善上保障和推行道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
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教育,但绝不意味着因此忽视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
在中国古人那里,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这两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
例如,为了落实孔子“举贤才”、“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的主张,孟子进一步提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公孙丑上》)这一观点也为历朝历代的开明统治者所接受,因而注重从官吏的选拔、考核、监察、奖励、培训和管理制度上落实“进贤受上赏,蔽贤...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一、肤 《诗经·硕风·卫人》中描绘美女庄姜“肤若凝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