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玉的诗词( 二 )


形容美玉的句子?展开全部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清萧雄诗: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 。
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 。
王逸《玉论》:黄如蒸栗,自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 。
陈性《玉记》: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佩之可以养性怡情,驱邪避瘟,有益于人者,美不胜收 。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卷: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 。
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鹭,此已当之重宝也 。
《搜神记》随侯珠的描述: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
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 。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张衡《西京赋》随侯珠: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 。
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
萧衍《乐府上云乐之玉龟曲》:玉龟山,真长仙 。
九光濯,五云生 。
交带要分影,大华冠晨缨 。
耈如玄罗,出游入太清 。
陆游《洪雅葛仙砚》:异砚出汉嘉,温润苍玉质 。
因形作兽背,得墨如点漆 。
才高德亦全,终月不更笔 。
蛮溪大沱辈,乌敢相甲乙 。
从我归吴中,略计将万日 。
摩拂不去手,有若琴在膝 。
名晦知者稀,体重盗计窒 。
惟当草太玄,不污管商术 。
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一种近似于玉的石头)呢?是不是因为玉希少而珉多的缘故?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 。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故君子贵之也 。
” 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珉多才被轻视,玉少才被重视 。
这是由于古来的君子都把玉比拟为道德,象征着德行的缘故 。
接下来孔子就对玉的十一种象征一一作了解说,认为玉质温柔滋润而有恩德,象征仁;坚固致密而有威严,象征智;锋利、有气节而不伤人,象征义;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齐地佩挂在身上,象征礼;叩击玉的声音清扬且服于礼,象征乐;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其美质,同样,美玉也不会去遮藏斑点,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信;气势如彩虹贯天,象征天;精神犹如高山大河,象征地;执圭璋行礼仪,象征德;天地下没有不贵重玉的,因为它象征着道德 。
《诗经》上就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象玉一样 。
所以,君子贵重玉 。
先秦时期的玉,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 。
特别是这一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的砥励磨练,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 。
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 。
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 。
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先哲们的作用下,玉又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藻人物的道德标准 。
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宣扬“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人的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
孔子说玉有十一德,管子云玉有九德,东汉许慎在《说文》中举玉之五德:“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
”称其集大地之灵气,日月山川之精华,谓之有灵性 。
由此可见以玉比五德的观念对玉审美的影响 。
古人辨玉,首先看重的是玉所寓意的美德,然后才是美玉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和纹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