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三 )


余秋雨的一生可以说是荆棘遍布,即使他表面上很乐观,对可笑的诬陷不予理会,但他内心深处所隐藏的那种悲伤与哀怨是不言而喻的,否则他不会分别写到巴金和自己受社会舆论的压力 。如果真的不在意,是不会浪费大量笔墨在一些小人身上的 。他的这种性格可以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总是给人一种很乐观的样子,真正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魂灵所在,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也要给子孙后代带去正能量 。
开头的几篇小散文令人印象深刻,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流传至今,一些花季女孩无法选择爱情,只能任由父母安排,甚至结婚之前连自己的丈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会有什么感情 。未婚夫意外身亡,就果断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一种无任何感情,只是贞洁至上的麻木心理,是中国从古至今女子的通病,却在当时被称颂,被敬仰 。更有甚者,“那些大户人家的上上下下,都等着把一个葬仪立即变成两个葬仪……”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毁掉的是一个花季女孩的一生 。
中华文明存在了几千年,有它的不足与漏洞,当然也有令人称颂与佩服的,都江堰,莫高窟,天一阁……哪怕有一个也足以让人惊叹,可他们却同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余秋雨一一探访,了解,只为让读者通过他的描述真正看透这个延续了五千年而不衰落的文化 。没有人能不劳而获,文化也一样,一个个朝代,从前秦到元代,数不清的人的努力与汗水,才铸造了如此瑰丽的神话莫高窟 。到如今都令人惊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竟由22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在如此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完成 。范钦穷其一生精心打造天一阁,且其后代一直保存到近代,现在看来仍十分了不起 。
读这本书总是骄傲与失落并行,既自豪于祖国文化的宏伟壮丽,又失落于无价财富的流失,以及文化的停滞不前 。祖国母亲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余秋雨一生追求的信念,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无论如何应该被尊敬,而且她还需要高屋建瓴,应该被传承,被发扬,应该重新闪耀在世界之巅 。闭关锁国使这个文化被埋藏,但现在他重新被发现,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去发扬,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 。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 。”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 。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 。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 。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 。”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 。“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 。”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