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字诗词( 四 )


故老言:昔有人没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
此与韩冯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梓木也 。
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确否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0.海红豆树高二三丈,宋祁益部方物略云:结荚枝间,其子累累珠缀 。
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得名,蜀人用为果饤 。
(《九通通志》)11.相思豆树高三四丈,有荚如皂荚而细,每枝四五荚,如攒一处,长一寸而大仅如指 。
子三四粒缀荚中,冬间荚老裂为两片,盘缩如花朵,子犹不落 。
其子如豆之细者而扁,色如点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 。
余索的合许 。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传说顾山,位于无锡、常熟、江阴、张家港四县(市)交界处,属江阴,它是在南宋时就形成的古镇 。
顾山高50余米,状如蹲猫回顾,故名 。
山上有古烽火台16处,山麓原有梁代古寺——香山寺,还有天香阁 。
顾山东北六七里,有红豆树 。
顾山红豆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 。
昭明太子萧统(501—503),是梁琥帝萧衍的儿子,爱好文学,曾在顾山香山寺观音院内文选楼编修《昭明文选》 。
现在天香阁遗址尚留有元、明、清残碑断碣,其中有清乾隆四年的《重修顾山文选楼碑记》和《重修昭明太子读书楼碑记》 。
又说红豆树址所在地原为庵堂,北宋时有一僧人从外地移来这棵红豆树,从此人们把庵堂称为红豆庵,所在村庄叫红豆村 。
《江阴县志》载:此树在元时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时复荫,咸丰六年大旱,此树结果累累 。
1918年,徐九镛写有《顾山访红豆树记》,1934年吴宜生写有《顾山红豆记》 。
红豆树原老树主干已腐朽,尚能看到直径1米左右的树干 。
现存绿叶繁茂开花结子的树,可能就是清乾隆以后再生的两析分枝 。
树高10米,冠荫周围50米,南分枝腰围1.23米,北分枝根部连枝腰围2.90米,上生三分枝,腰围分别为1.17.1.85.1.50米 。
大树南2米处,1982年生一新枝,高0.7米 。
南墙北,1983年又生一新枝,高0.45米 。
这两株新枝,均为大树的连枝 。
据查,红豆树曾在1937年结子一次,1956年也开花结子一次,1975年至1985年先后开花结子4次,其中1983年最盛,采得红豆子1600颗,1985年只采得7颗 。
这棵红豆树,每年5月1日左右发芽,13-20日开花 。
秋子熟,10月采摘 。
其叶如槐,其荚如豆子,大若芡肉,形如心房,颜色殷红微紫 。
古人以为相思的象征,故名“相思子” 。
1982年,江阴县政府在红豆树四周筑围墙,建成红豆院,庭院南北长18.16米,东西阔15.66米,面积270平方米 。
院内圆洞门向北,内置一条东西向走廊,廊壁置4个玻璃橱,陈列红豆子和名人为红豆树写的诗文 。
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有座红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