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89重点语句( 三 )


书江西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唐.杜甫《望岳》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
——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唐.李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陆游《游山西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唐.李白《将进酒》...
初中语文重要的古文(古诗文中重要的句子)和古诗词,快点啊明天就...《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2001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 3 分)1、 益: 副词,更 。
2、 植:树立 。
3 、鲜:少 。
4、濯:洗涤 。
5、 亵:亲近而不庄重 。
6、 妖:妖媚 。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 。
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 。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中考古诗词必背的名句练习你好1.雄鸡一唱天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