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2、学生自主学习,作批注,教师个别指导 。
3、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
4、课堂交流,教师点拨 。
每个小组选择体会得最好的一处全班交流,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教师相机点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毕竟这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 。
预设:
这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
(众目睽睽之下、接连两次失败,观众起哄,一向镇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发老人的关爱与宽容让他重振旗鼓 。从“微笑”、“抚摸”、“轻轻摇了摇”“低声说”等动作神态,体现关爱 。板书: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挑战自我的表演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 。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
(“微笑”“鞠了一躬”这样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少年在失败面前的镇定自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板书:少年、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
(从少年、碗的的动作体现难度高,表演精彩 。板书:碗)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 。
(抓“厉害地摇晃”“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摇摆舞、急忙晃动”等观众的动作、神态,少年的动作、碗的动态体会惊心动魄 。板书:修辞)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师小结:
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从碗、观众、少年三个角度来描写,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抓住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以及修辞来体会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 。
(五)点化主题,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段,作者从頂碗少年身上认识到了什么?或者说作者要赞美什么?他没有说,但是他又分明说了,作者想说的话都藏在哪儿了?(省略号)我们都来写一写:我从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说我想对顶碗少年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