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怎么写?( 五 )


(1)写到了,从哪儿知道的?(动作、神态))
(2)没想到,只写到什么?透过少年的动作、神态,我们能感受到少年内心活动吗?)
3、指名说 。
台上并没有慌乱,此时少年想……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心里想……
听了老人的话,少年镇静下来,心里想……
4、此时少年那么丰富的内心活动,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呢?(你无法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的写作要真实 。)
5、你猜想老人说了一句什么?
6、小结:是呀,在失败面前不放弃,少年沉着、拼搏使他成功,获得全场的掌声,也令作者难以忘怀 。
五、学习最后,揭示道理,总结升华
1、齐读第八自然段 。
2、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想象你从文章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成功来自于拼搏” 。
“成功来自于鼓励与关爱” 。
3、总结升华 。
整篇文章紧扣围绕“惊心动魄”来描写杂技表演的精彩,那为什么作者不用“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为题,而用“顶碗少年”呢?
4、小结:是少年面对失败的态度,是少年坚持拼搏,不轻易放弃,使作者总有一阵激动,同时给作者启示,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
那就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像少年一样,勇敢面对,勇于拼搏,就会成功!
5、推荐赵丽宏作品:散文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生命草》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