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5、 (齐读),“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样?
6、 这两句诗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想到的,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
(五)、朗读指导
1、 老师提个建议,诗歌还要讲究韵律,如果掌握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也许会读的更好?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
2、 让我们一起比比,看谁读得最棒?最像我们的小诗人,好不好?
3、 指名读,师生共同点评、再读、齐读 。
小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
三、小结
1、 古诗是我们的国粹,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1、 我们有时候把许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学习、生活……那么,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情况吗?课后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
2、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
五、板书: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怎么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
教学准备:投影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
2、板书课题 。
指名拼读登,要求读后后鼻音 。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 。
3、解题 。
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
二、初读课文 。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
2、范读 。
三、理解诗句 。
学习一、二行 。
1、指名读,理解意思 。
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着的意思 。(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
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
学习三、四行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