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框框是什么意思

诗词中的框框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有什么寓意这个logo,整体是一个中字,嵌入了常用语:亲,以体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亲和力;这个logo,嵌入了“中国风”三个字,体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传统诗词的宗旨; 这个logo,嵌入了“中国诗词大会”,让诗友等能一目了然 。
此外,图中的9句,对中、国、诗、词、大、会等6个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全新阐释,9句中,有原创,也有古人的诗句,体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既弘扬传统诗词,又注重原创的理念 。
体现中国风的元素有印章、华表、龙纹等,如果将这些元素与“中形图”结合起来,将更好 。
古代诗词中的词本是什么意思? 词本是古代的歌词,是配上音乐供人歌唱的 。
当它 登上文坛的时候,正值近体诗发展的时代,受近体诗的 影响,这一文学体裁引进了格律的规范 。
后来歌曲的乐 谱逐渐失传,词也就跟音乐脱离了,并成为诗的别体, 故词又有“诗余”等别称 。
词脱离音乐之后,虽然原来 的唱腔已无法掌握,但它仍保留着同歌曲结合在一起的 字面格式和特殊的格律规范 。
不同曲调的歌词,它的段 数、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和对仗都有不同的格式 。
本章从词的名称、词格、词律、词的体式等方面介绍词 的格律,这样既能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宋词,又能使我们 从中学会作词时应遵守的准则 。
诗词中的拗句是什么意思 论拗句和救拗办法《论拗句和救拗》所谓拗句,就是读不顺的句子 。
因为汉语有平、上、去、入等声调,所以,诗、词、歌等文学形式大都有一定的句型,以免拗口 。
写出拗句怎么办?救拗!怎么个救拗法?有些人用推敲的办法,使之合乎格律,不再拗口;而有些人则找一些古代的拗口的好诗作为范例,研究出一些“救拗句式” 。
这些句式大多也是拗口的 。
很多都是利用一个拗口的句子来救另一个拗口的句子 。
“救拗句式”的使用,使现代诗词中拗句泛滥,怎么读都不顺口 。
甚至有些诗词通篇充斥着拗句 。
建议在律诗中拒绝拗句 。
车提示框框中有个!是什么意思?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 。
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点明“去去”,就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 。
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仿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里点明“仿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 。
这是一重渲染 。
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 。
这是又一重渲染 。
这里有两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 。
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
诗里用点染的,像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点明归思,用秋雨、雁声来烘托 。
岑参《碛中作》:“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
”点明无处投宿,用平沙万里来渲染 。
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
”点明诗思很清,用寒流和雪来渲染 。
全诗的意境都从烘托中表现出来 。
诗词格律中的"领"是什么意思这是旧韵很尴尬的一个问题 。
《平水韵》是宋朝人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或107)个韵部的 。
汉语本身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人们的读字发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它像钟表的时针一样,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的 。
据考证,唐代以前,汉人对“东”、“冬”读音有区别 。
东读如dūng,而冬读如dōng 。
于是,就将两类现在看来一样、古代读音有区别的字,分别收入一东、二冬了 。
据说,南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明显了,但韵书多还坚持“袭古”原则,保留了唐以前的读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