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 饮马长城窟行古诗词讲解( 四 )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
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
八句之中,几个转...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 。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
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
全诗只有100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诗中的女主人公运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使人读后心灵受到震撼 。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
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 。
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 。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 。
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 。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
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 。
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 。
」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同时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个方向行进的畅通过程 。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
「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 。
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旦穿测费爻渡诧杀超辑见 。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
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
」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况,同时也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 。
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
最后一段是情节的转折 。
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
这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是乐府诗中最广为传送的「闺怨诗」 。
顺便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另有陈琳所作同名诗《饮马长城窟行》,内容却大异其趣 。
那首诗形式上是采对话方式,内容则描写了筑城徭役带给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较具社会写实的意义 。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