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为了不重蹈覆辙 。在学这篇这课文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以这两句话为指导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
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我从小说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 。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刻画的就是两个人物:闰土、杨二嫂 。我以此为切入点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说的主题 。让学生找文中对这两个人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深层原因 。其实也就是在探究小说的主题 。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最好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学生们探究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其实放开学生的手脚,他们有时真的会给你一个惊喜 。我趁热打铁,把文章最难理解的一部分拿出来让学生去质疑 。然后大家讨论,分析 。虽然学生有时提出问题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这也证明他们是在思考,只是他们思考的深度不同 。有好多学生不理解文中“高墙”、三个辛苦的含义 。以及对文章的结尾句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孩子们真的在思考 。而且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探究出答案来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 。这是我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犯的最严重的错误 。因为他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
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色,有几点学生自己是能说出来的,例如: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人物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的描写 。有些则需要老师的引导 。
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我的教学切入点选择的较好,但是没有引导进入深一层的分析,就是对主题的探究 。这一块在教学上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课时我才引导学生去探究 。现在我发现我在上课时,有时教学时间调控的不好,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没有教给学生什么,上课讲的内容随意性太强了 。而且,有时讲课时,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围 。拓展的内容虽然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与课文内容又没有多大的联系 。就拿今天的第一节课来说,我在对杨二嫂进行分析时,突然联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时对家中的晒衣绳的所产生的感慨对学生一通讲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给我热烈的掌声 。但细想下来,我的感慨对学生能有多大的影响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因我的感慨而改变吗?
对于现代文的教学,我越来越感觉到很乱,可能是我的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与科学性 。我的教学仍然是没有以学生为主 。仍然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现在的教学怎么是越来越倒退了呢 。也许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还是不能超越教案,还是真正的不能实现老师个性化的阅读 。我仍是教案的木偶 。这种现状我一定要有改变 。否则我的业务是难以提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