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按朝代分诗词( 二 )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旷 。
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 。
而北朝代 南北朝南北朝作品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 。
民歌方面,由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
《乐府诗集》即有「艳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 。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 。
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 。
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 。
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均擅长神仙文学 。
隋唐 唐朝是诗最盛时期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