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红绿两色的古诗词( 二 )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 , 太阳黯然无光 。
3.知己:知心朋友 。
4.识:赏识 。
5.君:古代对人的尊称 。
这里指董大 。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 , 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 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 , 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huàn)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qí)路 , 儿女共沾巾 。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 , 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 , 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 , 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 , 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 , 都像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 , 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 , 彼此泪落沾衣 。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 , 你要奔赴的蜀地 , 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
离别时 , 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 , 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即使远在天涯 , 也似在身边 。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 , 任泪水打湿衣裳 。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 ,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
(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 , (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 , (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 , 遥望蜀州 , 只见风烟迷茫 。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 , (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 , 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 , 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
王勃(649-676) , 字子安 , 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 , 初唐四杰之一 。
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 , 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 , 有“神童”之称 , 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
他做过几任小官 , 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 , 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 , 文比较多 , 诗不足百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 。
他曾几次到过长安 。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 , 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 , 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
少府 , 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
一作“蜀州” , 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
“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 。
蜀川” , 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
王勃才华早露 , 14岁 , 应举及第 , 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 , 在那时就与 , 扬 , 卢 , 骆并称为初唐四杰 。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 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 , 被高宗怒逐出府 。
随即出游巴蜀 。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 , 因擅杀官奴当诛 , 遇赦除名 。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 , 王勃南下探亲 , 渡海溺水 , 惊悸而死 。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 , 文也有名 , 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
《赠汪伦》 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