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二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题 。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 。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 。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 。(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
君——对对方的尊称 。“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 。作者的友人 。
下——顺江而下 。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 。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