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怎么写?( 二 )



读边城有感怎么写?


月色如洗,树影摇曳,仿佛传来久远的湘西的歌声,遥见书中一人,还有一座城 。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大抵就是这样,平静中难以抹去淡淡的忧伤,初读《边城》时也是在那样的朦胧中迷失了,没能看透 。
现在想起来,或许这个故事,讲的大概就是对生命的无奈与悲悯 。
一条破旧的渔船,翠翠和老船长的一生,就系在这渔船上随风飘荡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纵使生活孤独清贫,却与自然相得相融 。
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士兵的私生子,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爱,尽管如此,生活却没有急着摧毁这个少女心中对未来朦胧的期待与幻想,黄昏时她坐在白塔下,心里涌起无依的薄薄凄凉 。
直到一天月明星稀,她在梦中浮起一个茶峒青年的歌声,让人惋惜的是,老船夫没能理解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想将翠翠嫁与天保,而天保与船总顺顺对老人的误解又加深了船夫的自卑 。傩送不愿接受家人安排的婚姻,却又得不到老船夫的回应,于是在哥哥天保死后弃家出走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某种程度上就阻隔在这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空白"中 。
每一颗人心,都是一座孤城,城中千仞峭壁,不见日月,惟飞鸟与渡 。其余人皆无得近之 。未曾走近,又谈何理解?"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 。"难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那么远吗?一直以为,只要人与人之间有真诚的沟通,完全可以在人们之间架起一座座彩虹 。
如果翠翠、天保、老船长之间有过充分的交流,结局会有所不同么?如果我们在面对误解时,能够大胆的把心底的话说开,开放心里的城垒,人心是不是会近一些 。
几千年前,一曲《高山流水》让俞伯牙和钟子期心有灵犀,一介樵夫与琴师就这样相识相知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因忧郁症而退出银屏,当所有人都在为他叹惋时,只有他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耐心地开导他,为他的心灵打开沟通的窗子,最终崔永元又变得自信、开朗,他主持的"实话实说"又为更多的人打开了一扇沟通的大门 。
可是《边城》却没有出现这样美丽的结局,爷爷的离世,天保的死,傩送的出走 。这一切将一个少女朦胧的幻想击碎,祖上的白塔也塌了,她辫上扎起白绳 。
一切还未开始就早已消失,人都走了,她仍是孤身一人,撑着破船在江上飘荡余生 。作者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给读者留下悠长的惋惜 。
我们也祈愿她母亲的悲剧不要在女儿身上重演,但愿她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而是属于她的那份幸福 。或许,在那个年代,我们的这个愿望也只能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