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运河

诗词里的运河

赞美运河的诗词展开全部 1、原诗: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2、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
3、注释:⑴舸:大船 。
⑵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
⑶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
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
⑸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
4、创作背景: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 。
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 。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
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
关于运河的诗词有什么?1、《堤上偶成》年代: 清 作者: 乾隆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
2、《夏早奉诏余杭疏决归上封事》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许桑林忱祷极焦劳,奉诏宽刑辍省曹 。
玉食不怡先损己,璇穹何忍尚屯膏 。
运河今乃通车辙,眢井谁能举桔槔 。
饱食太他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
3、《枫桥》年代: 宋 作者: 汤仲友出城才七里,地僻罕曾守 。
孤塔临官路,三门背运河 。
钟鸣惊宿鸟,墙矮入渔歌 。
醉里看题壁,如今张继多 。
4、《归舟大雪中入运河,过万家湖》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雪漫水面淡模糊,酿出羔儿酒一壶 。
已被膻腴翳醽醁,更添牛乳点春酥 。
销金帐下有此否,药玉船中不用酤 。
忽见琼缸清彻底,蒲萄一色万家湖 。
5、《京口运河上》年代: 宋 作者: 张蕴荒荒永岸水如沟,翁仲无言立上头 。

【诗词里的运河】

日日餫稍衔尾去,东南民力尚支不 。
形容运河的诗句大运河款款走来,没有黄河汹涌的波涛,没有长江奔腾的激流 。
有的只是它特有的清新与秀丽,它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 。
大运河装满王者的雄心、成就了他们的霸业;大运河也流淌着庶民的心酸,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
大运河就是一部史书,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情思,历史就这样在书中凸显出来:历史的骨骼、历史的脉络、历史的兴衰沉浮都清晰的,流露在它的字里行间 。
(二)几千年来,大运河展示着人类的文明史,是一本由水波写成的书,用船帆写成的歌 。
看如今运河两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镇,都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 。
历史上,一条大运河,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华夏振兴的振兴、一代代运河人,把血脉喷涌成运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运河的铜帮铁底 。
运河儿女们能够,如此美丽的运河滩上种植: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宣纸上泼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三)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 。
大运河,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 。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山水合一,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唯有大运河是人工开挖,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