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中平仄韵有哪些字( 四 )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
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 。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 。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 。
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 。
在古代汉语里,这...
诗词平仄韵律 诗词平仄韵律: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 。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就是“不平就是仄” 。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
诗词的韵律: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
古诗词中平仄怎么分1 一般而言,第一声第二声就是平,第三第四就是仄,轻音大多为仄,也会有平,看上下句的对仗(一般长音为平,第一声和第二声都是长音,能一直读,比如乌———,读起来可以拉很长,而三四声轻音为短音,读起来马上就结束 。
古代没轻音只说)2 一般高中的诗都可用上面的方法,但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就看上下句对仗,韵律诗的上下对仗,举个例子:平仄平仄平平仄,对的一般是仄平仄平仄仄平,但也会有对的是仄平仄平平仄平3 对于古音就不说了,古音也不只是平上去入 。
补充一个点,还有一个叫中(这个考试应该不会考,反正之前没见考过),就是可平可仄,原因是古今读音差异和解法问题 。
比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也可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 简单一点就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ps:所以记住第一点,基本能对90%,第一第二点,考试基本无忧关于押韵:押韵就是压的韵母,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比如 古gu,就是U,同韵的就可以比如:图,无,芦,虎这类,诗shi,就是i,比如只,日,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