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历城县的诗词有多少( 八 )


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 。
从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 。
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
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 。
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
”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
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 。
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 。
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 。
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 。
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
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 。
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
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
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 。
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
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 。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 。
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
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 。
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
这年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 。
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写的诗词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②无数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③,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④事,准拟佳期又误 。
娥眉曾有人妒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⑤此情谁诉? 君⑥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⑦皆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