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范文有没有?( 三 )


文学,是美妙的事 。

读《我们仨》有感范文有没有?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句话我见过无数次了,真的,数也数不清 。大多数人都会问:“哪句话对你触动很大?”“哪本书最让你落泪?”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想到很多书,很多作家 。但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应该是我读过的最娓娓道来的一本书 。
第一次读《我们仨》应该是高中时期十六七岁的年纪,那段时间看过一个关于“失独家庭”的调查报告,或许是因为十六七岁本身就是一个极易敏感的年纪,那段时间就一直在脑子里面反复去想一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对父母应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 。然后就在这个期间读了《我们仨》,初读时整个人都笼罩在极大的悲伤之中,感觉人生为什么会如此残酷,让一个人在垂暮之年先后送走了自己的女儿和丈夫 。
第二次读《我们仨》是大学时期二十二岁,假期在家闲来无事,便又读了第二遍 。脱离了那个敏感易感伤的年纪,在读时看到的已变成一个邻家老太太在给你讲述儿女情长,父女嬉闹,相濡以沫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及世事沧桑,家园变故中的辗转与艰辛 。文中有一句钱先生的话“嘿,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了 。尘世间的相濡以沫,互相搀扶,即使再多的艰辛苦涩,也变得甜润 。后来又有了女儿,一加一成了三 。三口一家,在家里没有文学泰斗,也没有翻译巨匠和建国后外语高等教育的拓荒者,有的只有三个人,你爱我,我也同样爱你的温暖 。
第三次读《我们仨》就是几天前了,因为这篇读后感,又重读了《我们仨》 。与第二遍的阅读时间相差不远,但身份又发生了改变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工作者 。也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了新生命的诞生,亲人间的离别,还有一对对朋友走入婚姻的殿堂 。这些阅历,让性格变得更加随和安静 。就像是文中描写到的那种暖,不是盛夏七月的骄阳似火,而是冬日的寂静午后,静静的洒在身上,细碎,但入人心 。生活中的感动必定是一个个细碎而温暖小事的堆积,像是渴的时候的一杯水,像是你爱我时我刚好也在爱你 。没有策马奔腾,也不应该是你死我活 。在我看来,婚姻与家庭中最珍贵的回忆绝不应该是物质和形式上的,它应该很细碎,一餐一饭,一盏灯一杯茶 。就像杨绛先生在书中的点滴回忆那样,每一件事都是极小的事儿,但恰是这些小事,才藏着这世间最珍贵的幸福 。
人生中的美好大概就是有一天我们终将失散,或者分手,全靠那些过往的回忆即可聊度余生......
杨绛先生曾经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谨以此诗作为文章地结尾: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准备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