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三 )


辅导孩子们“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 。
碰到学生发音不准确,就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交给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读多了,自然成诵 。
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
l 联系扩充法 。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
”把这几首同一题...
介绍一下古诗文的特点古诗文并没有形成,就跟我们现在写得欧文是一样的 。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
【释义】①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典|名词|用词不当 。
②语句;话语:台词|歌词|词不达意 。
③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曲|宋词 。
【词汇】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
〖例句〗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多读多听多说,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的词限定[中]也就是在某些字上可以不压韵词的种类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
词 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