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四 )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
[例]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
例如:词的风格一般有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
夜到渔家古诗分析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
这首《夜到渔家》,一本作《宿渔家》 。
张籍用蘸满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富有独创性 。
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 。
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 。
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 。
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 。
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 。
“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 。
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 。

【自创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 。
“月出”,表明夜已降临 。
“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 。
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 。
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 。
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 。
“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 。
正如清人田雯评价张籍诗歌特色时所指出的那样:“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
”(《古欢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