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苗族黎族诗词( 二 )


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 。
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 。
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 。
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 。
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 。
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 。
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
图腾崇拜方面 。
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 。
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 。
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 。
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
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 。
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 。
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 。
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 。
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
求对苗族服饰发饰的描写?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
《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 。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
苗族服饰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
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
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 。
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 。
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
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
我们所说的苗族服装的款式多样,主要是指苗族女性的节日盛装或者叫礼服 。
苗族服装按地域可分为五种型制: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 。
黔东南苗族服饰:流传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都匀、荔波、三都、兴仁、安顺,广西融水、三江等区域 。
上衣有大领对襟或右衽半身 。
百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绑腿 。
发髻也有较大差异 。
黔东南苗族服饰大约有30多种款式 。
黔中南苗族服饰:主要流行于贵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安顺、平塘、罗甸,云南的丘北、文山、麻栗和广西隆林等地 。
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或蜡染 。
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帕或头巾,髻发 。
黔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
川黔滇苗族服饰: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东北、桂西北以及云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 。
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蜡染工艺普遍 。
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
湘西苗族服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阳、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
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种 。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