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什么却什么诗词( 四 )


王维的诗歌最喜写云 。
“在王维现存的489首诗中(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据初步统计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这表明王维诗中‘云’是一个中心意象 。
” 众所周知,“空”是王维诗歌的一个中心概念 。
但“空”也是佛教的最高范畴之一,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
佛家之“空”,并不是指一切皆无 。
世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有”,佛家所强调的是从“有”中悟“空” 。
王维最崇信的《维摩洁经》,以及《金刚经》、《楞伽经》都宣扬这种“万法如幻,无有定相”的观点 。
王维接受了空幻观,他尽力想看空人世间的许空幻观对王维的艺术影响很大,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仅着重外形突出特征的刻画,还探究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意味 。
佛家说,实相非相 。
王维的诗总在试图突显实际事物空幻的本质,因而具有一种超脱、空灵、含蓄的美 。
③ 同时,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云似乎是最虚实难测的东西 。
它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恰喻多样不定的世事;它又如此的瞬间变幻,成团的实体一下子就变成雨水消失无踪,因此它最能象征同样似有实无的空幻 。
这个也许就是王维常在诗中写到“云”的原因 。
因为心中塞满的全是“空幻”,感受最深的自然就是类似空幻的情景 。
而且王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过着亦官亦隐的日子,生活上的简单与孤独使诗人有充裕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无期 。
”《终南别业》,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
“云”作为天空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可能是诗人每每抬头望天,思考无限的哲学意蕴,感概人生的最忠实的聆听者 。
此外,唐代士子盛行漫游、读书山林的风气,眼界广阔、理想远大,与自然更有长期的交往 。
唐代人口流动较大,疆域内外出入频繁,贸易、游历、迁谪、服役、做官等都使人们走出狭隘的家庭空间,走入自然 。
在王维以前及其时的唐代诗人中,也有不少写到“云”的意象,例如: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
”(王勃〈普安建阴题壁〉)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宋之问〈灵隐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 只是王维诗中的“云”是有个性的,虽然各有差别,却符合其诗“清淡而味远”的整体风格 。
这些都是由于王维个人涵咏大雅的才情(精通音乐、绘画;广涉佛学以及以儒、道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复杂的人格结构(做官与归隐之间的长期徘徊)所赋予的 。
张海沙先生在其著作《初盛唐佛教...
天上的云可以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展开全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 。
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 。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
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