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800字如何写?(13)


做为母亲的龙应台显然慌了,因为她发现曾经和她无话不说的儿子,变得对她几乎无话可说 。于是,她邀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希望能借此走入十八岁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为人母亲最渴求知道的——过的好还是不好?
龙应台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她的18岁,住在一个偏僻、穷困、只有一条窄马路的海边渔村 。白衣黑裙,准备考大学,对阿波罗登月、中国文革一知半解,外边的世界对于她来说不存在 。她的儿子80后,生活在德国 。他的18岁,踢足球,在酒吧和朋友聊天、准备考驾照、去旅游和学中文 。音乐和美术对龙应台来说只是知识,不属于内在涵养,自然有对追求美的贫乏和对生活艺术的笨拙 。而安德烈在舒适、有教养的家庭长大,网络给予其丰富的知识,艺术和美的熏陶也唾手可得 。
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生活习惯、个性发展、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母子俩都在思考、学习其中的是坦诚和爱 。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看到的龙应台,是一个爱儿子的普通母亲,她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时也在努力解释自己,三年的对话是成功的,母子收获了巨大的幸福 。
对于此我感到羞愧,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书本,课外习题等等充斥着我的生活,我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即使有接触也没什么话题 。是啊,并且是两代人的差距,或许我们可以和同龄的人聊几个小时,但绝不会和父母谈心 。
我明白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许有很多的人觉得自己和母亲之间有着很大的代沟,觉得自己和父母无法沟通,可是相信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正是母亲的为难之处 。有人说距离可以抹掉一切,但我觉得距离抹不掉的是亲情,那份爱是不存在隔阂的,下一刻,请带着爱去理解你的家人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800字如何写?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 。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是我可以去认识成熟的安德烈 。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
如今的世界中,多少人被金钱冲昏了头,迷失了自己,将自己交付于贪婪 。他们只有着虚浮的心,追求着物质,恐惧着百年之后必然的结果,却未曾想过,化成风沙,爱依旧可以存在,桃花依旧,西风依旧,流水依旧,而物质,却不复存在 。
只是,他俩,他和她,却沉下心来,将自己心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寄给对方 。熟悉的字迹,熟悉的温度,熟悉的措辞,飞过海峡两岸,飞过万水千山,酿成了醇厚的味道,不烈,不冲,不横,只有平淡,却透出芬芳 。琥珀色的文字,不经意间,已然携了时间的颜色,淡墨浓晕,铺开在画卷之上,将两代人之间十几年的代沟一笔勾销,只留有心灵与心灵之间平等的交流 。像是十几年前亲手埋下的时间胶囊,十几年后又亲手打开,泛黄的纸张,模糊的字迹,而彼此的心灵却依然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