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向右,右手向左——读《目送》有感写法怎么样?( 二 )



左手向右,右手向左——读《目送》有感写法怎么样?


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
初识龙先生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针见血的笔杆子给我以公民意识的启蒙 。而《目送》与野火大不相同,少了那种犀利,多了柔情,亲切与含蓄,令人感叹 。《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 。字里行间,写尽悲欢离合,令人动容,感同身受 。这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 。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作者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
有人说《目送》就是二十一世界的《背影》 。《背影》出现在初中的课本里,只是那时年少,无法体会那感受,而今读《目送》,却心下一动,酸楚涌上心头 。一次次目送,一个个背影,我们总被悲喜交加的情感淹没 。
岁月让我们历练成长,也让我们面对离别,我们总避免不了不断的目送,被目送,徒留下一个个孤零零的背影 。反观父母,他们既为子女出人头地而欣慰,也因子女的独立而落寞 。读到龙应台描写儿子安德烈的片段时,我总会想起当初执意不让父母送我去大学,父母脸上那种莫名的失落 。父母看我消失在车站的背影与龙先生看安德烈消失在登机口背影又有何不同呢,他们的感受又有何不同呢 。送我上大学对我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父母来说,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儿子结婚生子没什么区别,可是现在才领悟为时已晚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
闭上眼,想想自己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儿子渐渐长大,羽翼渐丰,能自己担待所有,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家里儿子的痕迹在一点一点消失,心中泛起的是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 。“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大小姐吧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那时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也会目送儿子消失在拐角吧 。似乎有些东西像注定般轮回,某个场景排山倒海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只是我们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以后每隔十年都要看一次《目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感受 。每隔十年都重写一篇读后感,写为人子为人父的感受 。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毕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