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事的诗词( 三 )


39.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
40.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41.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4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45.我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46.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4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48.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
4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
5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5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53.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
5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含各种习俗的诗句清明节习俗及诗词欣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 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关于端午习俗的 。
比如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
含,何,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负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 莫衷一是 。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
其实不然 。
“无端” 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 。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
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年华!”(《论诗》)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
玉溪此诗最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已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
玉溪生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好他所谓迷者是 。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